唯有全球共同加大努力,才能避免氣候災難。透明度機制不僅讓我們有機會監督各國履行承諾,更能借此平臺展示創新解決方案、分享成功實踐,從而激發更宏大的氣候雄心與更果敢的行動——最終將莊嚴承諾轉化為切實進展
8月6日,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簽署一項關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新法令。俄羅斯的目標是到 2035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到1990年水平的65-67%,該目標將成為俄羅斯聯邦更新《巴黎協定》的國家自主貢獻的基礎。
自 2025年8月1日起,根據 2025年7月2日生效的土耳其第 7552號氣候法制定的《碳認證和抵消法規草案》已開放征求公眾意見。該法規草案引入了土耳其碳抵消系統,概述了建立土耳其國家碳抵消系統(TR KDS)的框架,使減排和清除項目產生碳信用額。新系統的主要目標是確保通過
碳信用監管正經歷深刻變革:1)框架趨同,ICVCM核心碳原則成為75國共同標準;2)機制銜接,《巴黎協定》第6.2條完成首筆跨境交易;3)市場互認,英美碳市場實現碳信用互認。這種協同帶來顯著效益:1)合規成本降低20%;2)訴訟風險下降45%;3)交易效率提升30%。中國CCE
碳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政策工具。目前,我國已建立重點排放單位履行強制減排責任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激勵社會自主減排的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為推動建設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的全國碳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法蘭西共和國(以下簡稱“雙方”),認識到氣候變化關系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意識到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決心致力于在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為代表的聯合國框架下共同努力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了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決定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必須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改革,立足新發展階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推動高質
在全球平均溫度紀錄屢創新高,極端天氣事件強度、頻度、廣度不斷增加的背景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并實現低碳轉型已成為全球共同的目標。截至2024年6月,全球已有148個國家提出碳中和承諾。2023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OP28)進行了首次全球
全球氣候變暖不分國界,需要各國共同努力應對。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巴黎協定》等國際法律文書為減緩氣候變化提供了政治和法律基礎,各國應積極履行減排承諾,加強合作,分享經驗,共同推動全球氣候治理。
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原主任、首席專家,《中國新聞周刊》首席低碳傳播官賈峰在#碳路綠色生產力#第十五屆“綠色發展 低碳生活”主題對話上,把“勤儉持家”這一中華傳統文化放在“雙碳”目標下進行了新解讀,探討了消費者如何在衣食住行等領域踐行低碳生活,以減少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