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水泥、電解鋁行業已經發布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指南,全國碳市場擴容在即,從市場消息來看,電解鋁、水泥、鋼鐵將一并納入第三個履約周期,大概率會由“兩年一履約”轉為“年度履約”,這意味著上述三個行業將與發電行業一起在2024年完成對2023年二氧化碳排放的履約清繳,如何保障行業之間的公平性至關重要。
在碳排放交易市場中,既有的參與者也就是發電行業擁有大量初始價格較低的碳排放配額,那么這些企業在成本控制上會有優勢,對于新進入市場的企業來說,他們可能需要以更高的市場價格購買碳配額,或者需要在初期就投資于更先進的減排技術。這些因素會提高企業的運營成本,使得它們在市場上相對處于不利地位。
特別是鋼鐵行業仍以碳排放強度高的長流程為主,粗鋼產能約占90%,企業面臨的經營壓力大,“坦率地講,現在山西鋼鐵企業還沒涉及碳交易,主要關注的是生存?!币晃簧轿麂撹F行業的資深研究人員曾告訴零碳知識局。
清理數百萬噸的剩余配額將為將新產業引入市場設定一個更公平的起點,倫敦證交所(LSEG)駐奧斯陸的碳分析師秦巖對彭博社表示。
一方面是企業納入碳市場后面臨的經營壓力,另一方面是國家能耗的新增長以及面臨的雙碳目標壓力和國際批評。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能耗強度由降轉升,同比上升0.5%,即使使用剔除非化石能源的計算方法后也僅僅下降了0.5%,仍未能達到2%的目標,外媒稱,這是我國罕見未實現氣候目標。
根據《2030年碳達峰行動方案》,作為氣候承諾的一部分,到2025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的目標是比2020年下降13.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
但目前時間已過一半,但能耗下降值僅約為3.3%,距離2025年的目標差距很大;“十四五”前兩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4.6%,這意味著2023—2025年,每年碳強度要下降4.46%。
在氣候目標的硬性壓力下,擴大碳市場覆蓋范圍,刺激高耗能企業進行綠色化技改、調整能源結構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