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日起,全球首個“碳關稅”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啟動試運行。依據CBAM規定,歐盟對從境外進口的特定產品要額外征收碳邊境調節費用,產品覆蓋范圍包括電力、鋼鐵、鋁業、水泥、化工、氫等六大行業
當前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啟動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隨著全國碳市場交易即將邁出新的步伐,林草碳匯作為碳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廣受市場關注。森林草原與碳匯有何關聯?當前林草碳匯市場交易情況怎樣?如何鞏固和提升林草碳匯
一些地方認為,當地的森林資源好,碳匯量肯定多,就會很值錢。究竟是不是這樣?到底哪些碳匯可以拿來交易?對此,林草碳匯研究院(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朱建華指出,森林資源好通常是指森林覆蓋率高、蓄積量大,但不能簡單認為這樣的森林
除了全國和地方試點碳市場之外,許多省市也探索了多種形式的碳匯開發與交易機制,例如林業碳票、林業碳普惠、紅樹林碳匯等。這些地方碳市場的碳匯核算方法差異較大,碳匯產品的質量普遍不高,交易價格也呈現多元化
德國過去一年的碳排放量已經降至70年來最低水平,向碳中和的最終目標又邁進了一步。去年,由于燃煤發電減少和能源密集型工業產量下降,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6.73億噸,為上世紀50年代以來的最低水平,比1990年低46%
依據ISO14064《溫室氣體排放標準》實施步驟,開展邊界界定、確定測量范圍、選取構成要素,通過第三方華測認證公司取得ecoinvent、cpcd數據庫的碳排放因子數據,測算出在生產、包裝及運輸活動中各環節直接或者間接排放的溫室氣體排放量2.385Kg CO e /Kg
該組織成立于 2015 年,當時名為國際 REC 標準基金會(I-REC Standard),旨在成為國際公認的標準化機構,促進全球標準化 REC 計劃。從那時起,該組織發現相關屬性跟蹤系統的使用量顯著增長。2018 年,I-REC 標準委員會批準從基礎市場便利化中分離出來
2023年12月13日閉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第28次締約方大會(COP28)通過了最終協議,呼吁各國“以公正、有序、公平的方式減少能源系統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在這關鍵的10年加快行動,以便在2050年實現與科學相符的凈零排放”。協議還呼吁在2030年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日益嚴峻,積極推動農業綠色低碳發展成為國際社會的共同目標。作為一種環保、節能和可持續的農業生產方式,低碳農業旨在通過產業調整、技術創新、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手段,減少農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和損耗,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本市堅持生態優先、節約集約、創新驅動、協同增效的原則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建立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協同、全民參與的多元共治機制,形成能源資源高效率利用、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相互協調促進的制度體系,實現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
雙碳指的是2020年9月中國提出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目標。在雙碳目標背景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關鍵時期。最高院發布了2021年《關于新時代加強和創新環境資源審判工作為建設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的
為規范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審定與減排量核查活動,根據《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生態環境部 市場監管總局令第31號),經商生態環境部,制定了《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審定與減排量核查實施規則》,現予公告,自發布之日起施行